荆门本地新闻生活信息门户网站!

钟祥市 京山市 东宝区 掇刀高新区 沙洋县 漳河区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荆门生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稳”“进”“立”!跑出上行曲线的湖北密码

时间:2023-12-23人气: 作者: 小编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2023年,注定不平凡——
放眼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增速下行;环顾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凸显……经济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困难挑战。
青松寒不落,潮涌楚天阔。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克难奋进,笃行实干勇向前,全省经济呈现回升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先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稳”更有基础经济大省勇挑大梁
落户湖北仅三年的武汉长江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深耕于算力平台硬件设备研发,三年营收增长了30倍,有望突破百亿元。
“我们对未来在湖北的发展充满信心。”长江计算相关人士表示。
信心,蕴含在沉甸甸的成绩单里、映射在高质量发展的成色里、穿透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棋局”里。
这是一份“稳”的答卷。
2022年7月17日11时30分,顺丰航空波音767-300全货机,搭载着一批发往深圳的快件由鄂州花湖机场飞往深圳宝安机场,标志着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回望全年,一条坚韧向上的发展曲线跃然眼前:一季度全省经济增速5.1%、上半年5.6%、前三季度6%,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主要指标高于全国、中部领先。
“经济大省挑起经济大梁,湖北走出了一条坚韧的上行曲线,稳住了经济大盘,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这份答卷来之不易。”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评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湖北勇挑经济大省大梁,在高质量发展中奋楫争先。
航拍智能化运营的武汉阳逻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针对循环堵点,“链”接全球资源——
一年来,湖北组建国控、楚象、华纺链、长江汽车、九州医药、磷化工等重点产业供应链平台,一链一策,链动精彩。供应链平台从“点”到“面”、供应链模式从“学”到“创”、供应链功能从“一”到“多”、供应链网络从“内”到“外”、工作机制从“分”到“合”,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花湖机场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0条,实现“一夜达全国,隔日达世界”;阳逻港新开通集装箱航线10条,累计航线达41条。
恩施女儿城夜市灯火璀璨,流光溢彩,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逛夜市、赏夜景、享美食。(视界网 张远明 摄)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
这一年,湖北结合全年各个时节居民消费特点,分“春潮涌动焕新季”“仲夏激情休闲季”“金秋享悦品质季”“暖冬跨年迎新季”4个篇章,省、市联动开展“荆楚购·精彩全年”系列促消费活动。1月至9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增速居中部第一。
这一年,湖北坚持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四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76个、其中百亿级10个,总投资1.06万亿元,均超历史同期。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武商梦时代华为全球旗舰店人气十足,不少市民游客进店选购电子产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针对社会预期偏弱,政策活水添动力——
从稳增长接续政策“30条”、优化营商环境“47条”、降成本“33条”到稳就业“17条”、外贸降本“17条”……这一年,湖北加强逆周期调节,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密集出台多项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的政策“大礼包”,拿出真金白银稳市场、稳产业、稳预期,以政策接续发力释放出我省加力稳增长的强烈信号。预计全年累计降成本超1300亿元。湖北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万家,今年一年实现新增1万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80家,创历史新高。
“进”更有动力提前谋主动谋拼经济促发展
这是一种“进”的姿态。
从春天起步,春意萌动中的荆楚大地风劲潮涌、蓄势待发。从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到督促落实等,各方面各环节,一以贯之。
以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建设“动如脱兔”——
2023年1月29日,正月初八。湖北省“新春第一会”上,部署推进《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
团风县牛车河流域波光粼粼,美如画卷,岸边的露营基地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肖超 摄)
一年来,规划从“纸上”落到“地上”。从围网养鱼到围网种草,生态大省实现治湖之变;“中原磷都”探寻动态平衡之道,推进可持续发展;绿色船舶百舸争流,商业航天九天揽月,“湖北军团”竞逐高端装备新赛道;交通硬支撑、奋力撑起来,打造“最后一公里”,重现“货到汉口活”……
“三圈”并进,协调发展——
着眼解决湖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最大实际,湖北加快发展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推动形成以三大都市圈引领的城镇化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对实施三大都市圈建设行动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三大都市圈引领的城镇化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基本形成。
光谷科创大走廊,员工在湖北瑞华光电无尘车间生产miniLED背光、触控显示屏等订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李妮 余福奎 摄)
放眼荆楚,武汉都市圈同“芯”追“光”、襄阳都市圈合力竞逐汽车新赛道、宜荆荆都市圈协同共筑“黄金三角”;三大都市圈建设全面起势,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引领全省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筑牢基本盘,抢占新赛道——
着力把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北斗等优势产业打造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我省以超常之举、聚全省之力,建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省委常委领衔推动的工作机制,制定三年行动方案,组建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搭建一个产业服务平台,强化一批项目牵引,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
俯瞰已经初具规模的光谷生物创新园二期园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聚焦算力与大数据、量子科技等9个新兴特色产业,湖北首创“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实施省政府分管领导“链长”挂帅、龙头企业“链主”引领、高校科研机构“链创”支撑的三链融合机制,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任务清单,努力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
“立”更有方向找准优势培育新竞争力
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用发展的思维、用发展的办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湖北擦亮优势产业“金字招牌”,加速培育新竞争力。
航拍九峰山实验室外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汇聚顶级的科技项目、科学装置、科创人才和科研成果。目前,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88家国家级科创平台、452家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力量矩阵成势见效,湖北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健康等五大产业均超过7000亿元,加速迈向万亿级;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17个产业超过千亿,为湖北经济注入新动能。
武钢有限厂区内高耸的烟囱、冷却塔等建筑物外观彩绘后成一道新景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何宇欣 通讯员 程琳 张运学 袁毅)
坚持向“新”而行,为新型工业化贡献“湖北样本”——
“武钢有限”依靠自主创新,高速钢轨覆盖了全国高铁一半里程;武汉超算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短短2年就带动形成千亿规模的算力与大数据产业集群……
湖北接连出台冶金、化工、汽车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三年实施方案,推动传统产业稳住底盘,并坚持每季度分行业召开技改现场会,大力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聚焦9个新兴产业,省政府新闻办举行9场“推进‘链长+链主+链创’机制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助力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看,一个个工业大县策马奔腾、比学赶超——
本月出炉的“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宜都、仙桃、大冶、枝江、汉川、枣阳6地上榜。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三大片区均有县市入选,空间分布较为均衡。
翻开榜单,湖北6个入选县市中,新增枣阳,其他5个位次皆有所提高。
这一年,湖北工业经济推行“赛马制”,将16个市州、31个重点工业县纳入评价范围,激励形成“与快者比,与强者拼”的争先意识,推动全省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位于武汉新城创新策源基地的光谷科学岛科创中心1期建设现场,中建三局5名塔吊司机在5G塔机远程控制室精准操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通讯员 万里 摄)
看,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开拓进取——
日历刚进入2023年,企业就按下“快进键”,以奋斗姿态赴春天之约。农历兔年的首个工作日,“不打烊”“早开工”的鄂企数量,创近8年新高。
从年初奋战“开门红”,到年尾冲刺“全年红”,湖北始终保持凝心聚力抓生产,激越拼搏赶超的奋进姿态。
山长水阔不辞其远,风摧雨折不改其志。湖北,将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笃定前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