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本地新闻生活信息门户网站!

钟祥市 京山市 东宝区 掇刀高新区 沙洋县 漳河区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荆门生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户外

一步一景,融入深厚历史文化

时间:2024-04-09人气: 作者: 荆门生活网

碧草繁花绿树,小桥流水人家,古亭白墙红瓦,行走在沙洋县马良镇童沙村的景观长廊,仿佛置身江南水乡。近日,记者走进该村,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沙洋童沙村:一步一景,承载厚重历史(分离(8468645)-20240409084737

渠清景美

共同缔造,造就乡村之美

童沙村地处汉水之滨,景观长廊选址童沙村四组,得益于市县乡村合力推动的共同缔造美丽乡村活动。

景观长廊的中轴线是一条两岸用仿古城墙似的挡土墙保护着的东西向水渠。小渠把村子分成南北两片,中间一座宽桥又把村子分成村东和村西。渠水清可见底,水草依依,小鱼悠游。渠岸两侧,是蜿蜒的红砖或鹅卵石步道,坡上栽杨植柳,育花种草,构成一个美丽的乡村公园。

“这条水渠原是一条3.5公里长的灌溉渠,臭了十几年,大伙儿苦不堪言,仅用3个月变成了一条景观长廊,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村主任王京勋介绍。

灌溉渠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渠道穿村而过,村民沿渠而居。因长期无人管理,渠道内塞满秸秆、垃圾,污水四溢,一年到头臭烘烘的。

沙洋童沙村:一步一景,承载厚重历史(分离(8468637)-20240409084717

红色标语

2022年,县里入村调研,征集村民意见,党群合力,清淤除臭,围墙衬砌渠岸;挨着围墙修500米步道,方便村民散步;发动村民,每家门前沿渠统一种上鲜花和柑橘、桃树等果树;沿步道建文化墙,记录当地历史故事等。

建成后,经全村商议,小长廊一家管一段,党员带头认领;许多村民带头拆除废弃的柴棚、猪圈,让出自家的自留地。在党员、能人带动下,村民们主动把房前屋后美化一新,部分村民还买回白水泥,将破损的房屋外墙粉刷一新。

“渠畅了,景美了,看着清爽,住着舒适。”村民们连连点赞。春节期间,许多外地返乡的村民,总爱带着亲朋好友到这里走上几圈。

一步一景,融入历史文化

童沙村的景观长廊,除了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在一步一景中,还融入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沙洋童沙村:一步一景,承载厚重历史(分离(8468641)-20240409084723

水师亭

该村以刘姓居多,相传主要是三国时期刘备途经此地时,留下的受伤落单的刘姓族人、士兵和百姓,包括刘、王、陆、马、彭五姓八家四十二口人的后代。长廊的西端,立有一古色古香的皇亭,内立刘皇叔(刘备)像和三块石碑,分别为:长坂坡之战园介、刘皇叔歇驾湾、立业兴汉之基。亭前还置有一个大石碾和一块上圆下方的“石来运转”石基座。这一景致,讲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五千轻骑在当阳(今荆门)长坂坡与皇叔激战,皇叔“斜趋汉津”,甩掉曹军,退至内方山下汉水边上。这一带古称江浒(今马良镇童沙村所在地),俗称“小江湖”,也是刘皇叔与关羽约定的会合之处。奈何关羽接应的水军船队迟迟未到。等到第四天,曹军前锋逼近,皇叔询问赵云退敌之策,赵云忽然想起撤离樊城之前诸葛亮给的一个锦囊,急忙打开一看,只见里面写着,“遇方则圆,遇石则转”八个字。方,当指马良内方山,石是什么?皇叔百思不得其解,口中喃喃自语“石来、石来、石来也!”。周围众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正一筹莫展,人群中一位老石匠走过来,指着皇叔坐的地方哈哈大笑。原来皇叔坐的大石头,就是老石匠祖父当年凿的一方大石磨,引江水带动运转。因兵荒马乱、江流冲击,竟然淹没于荒草之中。众人拔草摸石,正要细细打量,忽听报江东鲁肃来到,代表孙权与皇叔商讨联合抗曹大计。稍后,江上帆影如云,关羽水军也到了。果然如诸葛亮所说。在场官兵齐齐下拜,众口同声:恭喜皇叔,天赐奇石,石来运转。从此,皇叔东联孙吴,赤壁大胜,先后拿下南郡、益州,建立大汉政权,成就兴汉伟业。这方大石碾,后人称为“转运石”。放置石磨的位置,称为“歇驾湾”。此处被看作“立业兴汉之基”,不少文人墨客到此凭吊题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1000多年来,转运石成为童沙村刘氏后人追根溯源、纪念祖先、祈福求运之地。

渠中段北坡建有一座小巧的长亭,取名水师亭,是为感恩驻在此地的清末襄河水师经常帮助当地维修堤坝而建的功德亭。如今,村民农闲时常坐在这里谈家长里短,论国家轶闻,话桑麻长势……

渠中段桥头,一小亭特别引人注目,名为留心亭。原来,此亭处有一棵大柳树,树上挂有社员上工的响铃,每天村民们在树下听候队长分工。现在,柳树已不在,修此亭意在勾起老一辈人对昔日生活的深刻回忆,也告诫年轻人不忘过去,珍惜现在,把心留在这里,把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足见建设者的良苦用心。人坐亭中,清风徐来,心旷神怡。

红色文化,构成鲜亮底色

童沙村四组,因景观长廊选

沙洋童沙村:一步一景,承载厚重历史(分离(8468643)-20240409084729

转运石

址这里而成为村里的核心区域。这里的红色文化,自然成为童沙村最鲜亮的底色。

这里,也就是有名的红土湾。不知是哪朝哪代,因这里曾有一湾红土而得名。多少年后红土逐渐消失,但红土湾的名字却流传至今。

这里,可看到各种红色画面。村头上空,迎风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村头是一幅“童沙村欢迎您”的红色招牌,就像村民伸出的热情与好客的双手。

这里最红的亮点,是一处叫“红缘别院”的所在。院外,是乡亲们无偿捐赠、投工投劳建起来的一个小广场。进入院内,那旧时的经历、红色的记忆扑面而来。在绿树掩映下,一周陈列着各种老物件,石碾、石磨、石滚、各种陶器以及犁耙等农具应有尽有,一下子把人们带到那过去的岁月。

左边厢房内,摆满着旧时的瓷瓶瓷碗、瓷盘瓷盅、坛坛罐罐。还有老式压缩喷雾器、捕鱼罩、放映机、照相机、电视机、升、斗、马灯等物件,仿佛在向人们讲述曾经的故事,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几十年前。

进入堂屋陈列室,一张老式神柜居中,上面挂有毛主席不同时期的画像。一侧的墙上挂有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图画以及印有毛泽东思想的背包及衣物。

堂屋右边的房间正上方有一尊毛泽东塑像,神态慈祥。其后张贴着六七十年代的宣传画。房间墙柜上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印有各种红色革命标语或口号的瓷器、旧照片、奖状、完工证、毕业证、连环画册等,满是红色氛围。

走进这个红色记忆馆,看到那一张张记录历史的图片,触摸那满是岁月痕迹的物件,感觉一下子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追远怀旧,既是为了怀念历史和过往,更是为了建设当下、展望未来。

“这里还有很多红色印记可以挖掘。”前来这里参观的我市社科专家李柏武建议。马良是荆门三个最早建党支部的地方之一;土地革命时期,荆门发生的两起革命暴动,其中一起就发生在马良;贺龙干革命,至少五次从这里渡河到钟祥开辟襄北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国军第五战区的防线;这里还留下了革命先辈陈少敏帮百姓插秧学背插秧口诀的故事;解放后,这里的人民为保大武汉,舍小家顾大家承担了3次分洪……要是通过系统整理,童沙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一定会变得更厚重、更可看、更可体验。这正印证了那句印在渠中桥上的毛主席语录: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新时代的童沙村人将传承红色精神,汇聚各方力量,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成为享誉荆门及周边的旅游目的地。


标签: